接下来的日子里,月娘每日都过得差不多的生活,努力学习,偶尔出门,认真成长。
等到年底,十二月里,她与李家人关系已经极为亲密,但除此之外,并无其他进展。
唯一与之前有所变化的是她对云氏的了解。
那次从永福寺回来后,李全便经常偷偷带着她往佛堂回忆云氏。
他们一起看李旭画地云氏,那些被李旭珍藏在书柜里的画像。
通过这些画像,她了解到一个生动的、活泼的云氏,甚至她从李全的口中得知,云氏生前曾想要一个女儿。
为此,云氏还曾在寺庙大师的指点下,买了招女儿的红色石榴石手钏来日日佩戴。
而与此同时,云氏出于好玩,当时还给未来女儿准备了一串同款手钏。
这两串手钏,大的被云氏戴着下葬,而小的那串则被李旭珍藏了起来。
这是一个意外之喜,说明有一个女儿这件事,曾在李旭心中留下浓重的痕迹。
当下的问题,就是如何让李旭将自己与这个曾经期待中的女儿产生联系,以及让李旭产生收养自己的念头。
不提第二件事有多难,就是第一件事也不容易。
世人对女儿的期待不过是乖巧、贴心、聪颖,而自己都能做到,所以产生相关的联想,易如反掌。
但想要让李旭产生,自己就是云氏的女儿的想法,却很难。
她思来想去,只想出模仿、成为云氏那样的人的法子。
尤其李旭对云氏思念成疾,如果能让他在她的身上看到云氏的影子,势必事半功倍。
而后,她再三研究云氏,发现其人平日里活泼,对待药学刻苦、热爱,这些竟都与原本的她重合。
然,也正是因为这种重合,让李旭对她的这些特性,虽很欣赏,却习惯成自然,从无与云氏所联系。
所以,想要让成为李旭心中,云氏的女儿,她还需要有更大的突破行为。
比如更多地模仿云氏,了解云氏的行为习惯,成为第二个云氏。
可她思来想去,都觉得这样的法子不妥。
她终究是一个独立于云氏的人,改变习惯只能维持一时,却无法坚持一世。
若是未来让李旭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是刻意为之,只怕他会觉得自己被欺骗。
那么,她又到底该怎么做呢?
难道是在那充满回忆的石榴石上的做文章?
她思考了一个又一个晚上,一个计划渐渐在她脑海里形成,只是如何实施,还要慢慢调整和准备。
而没等到她实施开来,就到了十二月底,接近年关,刘明和崔氏日日盼的刘年也终于归家了。
刘年比李全整整大了十岁,是个挺拔的少年。
刘明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,在发现儿子读书颇有天赋后,就求李旭放了儿子的奴籍,并花钱供儿子去学院念书。
刘年也没辜负父母的付出,今年年初考上塘县的县学。
入读县学后,刘年就住进了学校,又因为时下学校讲究刻苦,除了过年,几乎从不放假,故而月娘到家好几个月,这回才第一次见到刘年。
刘年到家后,见到月娘后,有些惊讶,但发现长辈都亲近月娘后,便也对月娘多了热络。
之后,他还主动领着李全和月娘去庙会玩耍。
这几个月来,月娘跟着李全来了好几次庙会,今日再来,就发现瓦子比平日里更热闹了几分,台上表演的本子,也是她没看过的。